一周前去苏州博物馆转了转,本来想去闻桂花香的,结果去晚了,桂花都谢了,这才留意观察了贝
聿铭设计的博物馆,毕竟是大师,室内有些细部设计得非常不错,但整体空间感觉是不理想的,尤
其是室外空间和院子角落里的山石……。
线与面的变化非常丰富
顶棚处理即透光又含蓄,节奏很好
玻璃天棚投下的光影有渐变较果,令人欢欣鼓舞
木质天棚块面转折形成的疏密变化独特
木质天棚的细线条与墙面的粗线条互补,充实了室内空间。
丝丝水流也与玻璃天棚投下的粗线条和青石面形成互补
点、线、面的关系在这条走廊得到了充分体现
博物馆外立面线条太粗,没有相应的细部互补,对比之下建筑体量就显得不够饱满。
这环境独立看还可以,如果走进人的话就会显得太小。
入口立面雨棚体量过大,相比之下建筑就显得小了,有点像日本的古代建筑,把中国建筑元素简单
化了。
中国园林的布局,北欧极简主义的建筑构成,使博物馆内部围合空间局促,由此看来中西结合并不
是件容易的事。
在中国传统建筑理念营造下,同样的空间所显示的结构、比例、细部等关系就显得非常丰富、和
谐。这是苏州博物馆旁保存下来的传统戏台,与贝聿铭设计的现代建筑语言构成的博物馆相比,毫
不逊色,相得益彰。
也在苏州博物馆旁保留的一座极普通的明清建筑内院,其韵味至今仍令人感慨万千。
苏州博物馆内院花架上的紫藤,在空旷白墙的衬托下缺乏生气。
明清建筑内院花架上的紫藤,与屋檐和墙头的瓦片结合在一起,就显得生机盎然。
白墙下的山石是个败笔,中国山水画大气磅礴的气势消失殆尽,像个盆景。
游客旁若无人地行走在中国山水边,就好像进入小人国的领地。
在博物馆旁明清建筑的院落里立着块小小的太湖石,其意境深邃——这才是点睛之笔。
发表评论
请登录